测血压看上去操作简单,实则有很大的学问。
本文对丁香园论坛上有关血压测量的各种疑问进行了梳理,同时参照《中国血压测量指南》,现将相关总结与分享呈现如下:
电子血压计监测血压准不准确,哪一种品牌的血压计测量最准确?
电子血压计的测量方式大致分为两种类型:臂式和腕式。这两种类型的电子血压计均适合健康人群使用。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来说,腕式电子血压计并不适宜。
指南指出,在我国,无论是临床还是家庭血压测量,均建议选用那些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而对于腕式血压计和手指式血压计,则不作为常规推荐。目前,市场上只有少数家用电子血压计达到了国际认证的标准,例如AAMI、BHS、ESH等。此外,中国高血压联盟的官方网站上已经公布了这些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电子血压计的信息。
腕式血压计适用于那些因肥胖而无法使用传统袖带测量的患者,亦或是在高龄老人或气候寒冷的地区,由于脱衣不便而选择使用它来测量血压。在使用过程中,需特别留意将腕式血压计的袖带调整至与心脏同一水平。此外,对于脉搏微弱或心律不齐的患者,使用腕式血压计进行测量时,误差可能会较大。
血压测量时,听诊器放入袖带,血压测量值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患者衣袖过紧,血压测量值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站友:进行血压检测时,需将水银柱充气至特定高度,随后关闭肱动脉血液流动,并继续提升水银柱10至20毫米。若听诊器置于袖带之中,或袖带过紧束缚,这便如同预先施加了压力以阻断血液流动,故而血压计在测量时施加的气压无需过高,水银柱无需升至过高位置便足以阻断肱动脉的血液流动,据此判断,血压数值应当偏低。
指南指出:若将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袖带覆盖的动脉搏动点进行血压测量,所得数值将低于未覆盖袖带时的标准测量结果。通过衣物测量得到的血压数值通常略高于标准测量值,而将衣袖卷起后测得的血压则相对标准测量值偏低。此外,有研究进一步表明,在手臂上额外覆盖一层
下肢血压与上肢血压,哪个数值更高?数值差异有多大?同样,左右两侧的血压,哪一侧更高?差异又是多少?这又是为何呢?
站友提到,在正常状况下,人的双臂血压大致相差大约1.3KPa,相当于10毫米汞柱;同时,双下肢的血压普遍比双上肢高出2.6至4KPa,即20至30毫米汞柱。若双下肢血压水平较高,而上下肢血压差异明显或难以准确测量,这可能是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表现。若双下肢血压值不超过双上肢血压,则可能意味着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至髂动脉段存在狭窄,导致脉压差明显增大(超过9.3千帕,即70毫米汞柱),这种情况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主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严重贫血。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以及重度心衰等情况中,常常会出现脉压差低于30毫米汞柱的现象。
在文献检索中,通过使用水银血压计对100名健康男女进行测量,得出了左右两侧平均动脉压的对比数据:其中,右侧动脉压低于左侧的占32%,与左侧相等的占6%,而右侧动脉压高于左侧的则占62%。
指南指出:依据血压的生成机制,在正常状况下,下肢血压普遍高于上肢血压。相关研究对健康青年人的四肢血压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大腿血压较上臂高出20至16毫米汞柱。此外,研究还发现,与左右上臂血压相似,两侧大腿血压亦存在一定的差异。
血压测量是不是要测俩次?
指南指出,初次测量的血压数据常常偏高,这种现象可能与所谓的白大衣效应有关,即患者因见到穿制服的医务人员而感到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在对同一肢体进行血压测量时,建议进行两次测量,且两次测量之间应间隔1至2分钟。若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差超过5毫米汞柱,则需进行第三次测量。最终,应以最近两次测量的血压值为准,计算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当心脏节律出现不规律,尤其是心房颤动时,心室律会变得极度不齐,导致RR间期存在显著差异。在此情形下,血压的测量结果至多只能提供一个相对粗略的数值。为了克服因心脏每次跳动间变异较大而产生的问题,必须通过多次重复测量。
左右手臂血压之差若超过10毫米汞柱(即所谓的臂间血压差异,若左右上臂血压存在差异,则以血压较高侧的手臂所测得的数值为准),所以在进行首次血压测量时,左右手各需测量至少两次;此后,应将血压较高的一侧作为血压测量的主要上肢。若两臂血压(尤其是收缩压)的差值超过20毫米汞柱,则需对四肢血压进行测量。
「柯氏音」听不清楚,血压值还准吗?
在为患者测量血压时,我发现其舒张压已降至30毫米汞柱,却依然能听到心跳声。然而,当血压降至80毫米汞柱以下时,心跳声变得模糊不清,尽管如此,声音确实存在。另一位患者的收缩压高达180毫米汞柱时,心跳声虽规律但不够清晰,降至130毫米汞柱时,心跳声变得明显,而舒张压降至40毫米汞柱时,心跳声才完全消失。奇怪的是,我用这台血压计为其他人测量时,从未遇到过此类问题。第一位患者为28岁的女性,第二位则是55岁的男性。根据书籍内容,血压被划分为五个阶段。面对我的这种情况,我该如何理解呢?恳请大家给予指导。
指南指出,第四阶段的柯氏音(即变音)与第五阶段的柯氏音(即消失音)之间的差异,通常在10毫米汞柱以上,然而,这种差异通常不超过5毫米汞柱。在多数情况下,测量血压时,舒张压的数值是以柯氏音消失时水银柱所指示的读数为准。然而,对于某些人群(例如...)。
关于该患者高压达到180毫米汞柱时心跳声尚不明显的现象,由于缺乏对病人具体状况的详细了解,无法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对于血压较高的老年患者,柯氏音有时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会出现不清晰的情况,但随着袖带继续放气,声音又会重新出现,这种暂时听不到声音的现象称作听诊无音间歇。要消除听诊时出现的无音间歇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给袖带充气之前,需将患者的手臂抬高至超过头部30度;接着,将手臂恢复至正常位置;最后,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血压测量。
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指导手册有助于提升业务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性,您只需在丁香园的官方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中进行搜索,便能够轻松地获取到最新的官方指导文件。
Copyright © 2002-2025 黑料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湘ICP备45421778号